汉字与中国古代的酒文化_好酒水加盟网
2020-03-04 00:00 来源: 好酒水加盟-有价值的酒水招商代理加盟信息平台
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,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载。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,在华夏文明的早期,酒也承载着诸多重要的社会功用,诸如用于祭祀、用于各种庆典仪式、用来治疗疾病以及调味等。随之而产生的,便是与酒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。这些现象,从一些与酒有关的古文字字形里可以窥其一斑。
甲骨文:酉
甲骨文:酒
“酒”跟“酉”最初其实是一个字。甲骨文的酉有很多种写法,尽管模样有差异,但都是像一个盛酒的容器;有时甲骨文酉字还加上表示酒滴儿的三点,这便成了酒字。金文还有将酒滴置于酉器之中的写法,更加强调了酒滴和酒罐的实际方位关系。
甲骨文“酉”的字形底部多为尖形,据此有人认为当时的盛酒器多用兽角制成。如牛角、犀牛角等,因其表层坚硬、内部空心而被用来盛放酒。所以后来一些表示饮酒器的字形多从角,如觚、觯、觞、觥等。后世小说中有所谓“一角酒”的说法,这可能就是古代用兽角制作酒器的遗留。
圆底的酉
当然,“酉”的甲骨文字形底部也有圆形的,这应当是用陶土制成或者用青铜等金属铸造的,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手工艺制造的发展。
“酉”字在甲骨文中既表示酒,又被借去表示十二地支之一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。据刘信芳《包山楚简近似文字辨析》考证,在战国时期的包山楚简中,凡干支名都写作梄,而酒食都写作酉食,但这样的分工并没有延续下来。后来人们以“酉”作为干支的专用字,而以“酒”作为饮酒的专用字。
甲骨文:爵
除了酉之外,表示酒器的字还有很多。爵就是一种重要的饮酒器。在甲骨文中,爵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这种饮酒器的形体特征:敞口,口的一侧有供倒酒的流,另一侧有尾,腹小,外表有纹理装饰,腹旁有把手,底部为高足三脚之形。如此复杂的饮酒器,反映出商周时代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。
小篆:爵
爵字小篆的上部本来应该是像爵之形,但已经看不出来它像什么了。下面加上了部件“鬯”和“又”。加“又”是表示以手持爵;而“鬯”是《说文》中的一个部首,以鬯为部首的字都和酿酒有关,爵字加“鬯”正取此义。
甲骨文:尊
“尊”也是古代常用的酒器之一。《说文》:“尊,酒器也。”尊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基本写法,一种从酉从廾,象双手捧着酒杯的形状。另一种是在此形体旁再附加一个部件阜,甲骨文、金文中的“阜”字象台阶、高地之形。据此可以看出,尊作为一种酒器有登进奉献的意思,表示诚恳地向人进献美酒,应该多作祭祀或进献宾客之用。《周礼司尊彝职》:“六尊:牺尊、象尊、箸尊、壶尊、大尊、山尊,以待祭祀宾客之礼。”正因为尊具有登进奉献的意思,才有了后来尊卑之尊的引申义。
中间像酒器的部件在甲骨文中都作酉,金文中出现了从“酋”的形体。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,凡从酉之字多变作从酋,如尊、奠等。秦简文字中“尊”字开始出现“酉”下作“寸”的写法。寸就是又,古文中“寸”、“又”两个部件是可以通用的。“又”是一只手,“廾”是一双手,其构字意图是一样的。也有学者认为,凡从寸的字都有法度的意思,所以尊的字形变为从寸,正反映了尊这种器物在礼制上的特殊作用。后来尊又引申为尊卑之尊,这种酒器的名称便另造“樽”、“罇”二字来表示了。
古人饮酒,是先将酒放在罍等较大的盛酒器中,然后再从罍中舀出斟入爵、觯等较小的饮酒器中饮用,经常用来舀酒的工具是“斗”。
甲骨文:斗
“斗”字甲骨文象一个有柄的盛器。本义指舀酒或舀水的器皿,其字形上部是勺头,下部是勺柄,中间两点像酒滴或水滴。《诗小雅大东》“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北斗星因其排列像勺斗的形状而得名,诗人又因北斗而联想到了舀酒的勺斗。其中的“可以挹酒浆”正反映了斗的最初的功能。后来“斗”字又加上了部件“木”,写作“枓”,说明用于舀酒的斗勺多以木质材料制成。
酒在古代的祭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《周礼天官酒人》:“凡祭祀共酒以往。”可见,古时祭祀不可无酒。祭字在《龙龛手鉴》中有一个异构字作 ,字形从酉,这个字形更印证了古代祭祀神灵是离不开酒的。
甲骨文:奠
除此之外,奠、醴、莤等从酉之字都与祭祀有关。奠,甲骨文象一个酒器置于台上之形,表示将酒摆放在几案上以供祭祀。
金文:豊
“醴”是一种酒的名称,字形从酉、从豊,其偏旁豊即礼仪的禮的初文,甲骨文、金文象在器皿“豆”中盛放两串玉以供祭祀的样子。醴字从豊,体现了醴酒与祭礼之间的密切关系。《周礼酒正》:“以醴敬宾曰礼宾。”进一步指明了醴酒在古代礼仪中的功用。
甲骨文:莤
莤,甲骨文中由酉、廾、束三个部件组成,像手捧着一束茅草放在酉(酒)旁。《说文》:“莤,礼祭,束茅,加于祼圭而灌鬯酒,是为莤。象神歆之也。”大意是说,在根据礼制举行祭祀时,先摆放捆束好的茅草,然后用祼圭这种酒器将鬯酒浇在茅草上,酒马上就会渗进茅草里,就像是神把酒喝光了一样,这种仪式就叫莤酒,又作缩酒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供,无以缩酒。”说的就是这种仪式,其中的包茅就是束茅。
甲骨文:配
酒在民俗文化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。如“配”字,甲骨文从酉从卩,像一个人跪坐在酒器旁边的样子。部件卩在甲骨文中象人跪着的样子,反映出当时人典型的坐姿。《说文》:“配,酒色也。”这一说解与字形不合,且无文献用例可考。在先秦文献中,配多作匹配、配偶讲,如《左传隐公八年》:“先配而后祖。”贾逵云:“配成夫妇也。”其中的“配”就是配偶之义。而且配当匹配、配偶讲,也从“酉”的字形相符合,因为在古代婚仪的每一个程序中,都可以找到酒的影子。
如《仪礼士昏礼》:“赞者酌醴,加柶……。妇升席,左执觯,右祭脯醢。以柶祭醴三。降席东面,坐啐醴。”《礼记昏义》:“妇至,壻揖妇人,共牢而食,合卺而酳,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。”这都是描写古时婚礼仪式中的具体场景,无论是妇“坐啐醴”(即坐下来品尝醴酒),还是夫妇二人“合卺而酳”(相当于现在的喝交杯酒),都表示婚配仪式中饮酒这一重要过程。据此可以推测配的本义应该是配偶之配。
酒不仅是饮品,它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。这一点可以从医生的“医”的古字形中得到反映。在秦简、汉印、《说文》等文献中,“医”字均写作“醫”,其字形从酉,即酒字。这说明,当时医生已经常常用药酒来给人治病了。《 说文解字 》:“醫,治病工也。酒所以治病也。《 周礼 》有醫酒。”《 汉书 食货志》:“酒,百药之长。”《 礼记 射义》:“酒者,所以养老也,所以养病也。”……可见酒与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古人酿酒的目的之一就充当药用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,后来被称为《五十二病方》,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、秦汉之际的抄本,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,至少有5个就是酒剂的配方,用以治疗蛇伤、疽、疥瘙等疾病。中医学里很多药物都可以用酒泡制,如鹿茸龟甲、参桂芪术等。迄今为止,酒对于中医仍是不可或缺之物。
《说文》古文:酱 小篆:酱
此外,酒又可以用作烹调食物时的一种特别的添加剂。这一点,同样可以从古文字形中找到证明。例如“酱”字,《说文》古文与金文的字形皆从酉,左边为声符爿(即“床”的象形字)。小篆字形和秦简文字从酉从肉,表示以肉与酒相混合而制成。由此可以看出酱的本义就是以酒调制的一种肉类食物。古时候的酱大约都是以肉制成,不同于今人所食用的酱油、豆酱等。
《礼记内则》载有卵酱,是用鱼肉的碎末制成的。其他还有豕、蚳、兔、鹰、蜗等都可以做酱。《齐民要术作酱法》说:“牛羊麞鹿兔肉生鱼皆得作。”酱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《论语乡党》:“子曰:‘不得其酱不食。’”《周礼天官膳夫》:“凡王之馈:食用六谷,膳用六牲,饮用六清,……酱用百有二十瓮。”用一百二十个瓮来盛酱,说明当时酱的食用量是非常大的。
此外,还有我们现在所说的醋,本字作“醯”或“酢”,曾被先民称作“苦酒”,其字形也从酉,说明其制作工艺也与酒相关,这些都可以看出酒与人们日常调味的密切关系。现在我们烹调中仍然以料酒、黄酒、米酒、红酒等各种酒来去除肉的腥膻,提高肉类食品的鲜味。这说明,活跃在古代社会文化中的酒,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